雷锋精神鼓舞我们成长

作者: 陈德第     文章来源: 老干部处     更新时间: 2021-06-01 00:00    访问量: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一个响亮的名字传遍神州大地,感动了全中国,那就是雷锋。
雷锋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时代的楷模,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是引导人向善向美的榜样,曾激励教育了几代人。
我们这一代人就是在雷锋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健康成长起来的。
我们开始学习雷锋的时候正在读高中。那是1963年,毛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立时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席卷全国。我所在的学校也和全国一样,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了学习雷锋活动。
雷锋是美好的化身,他的精神在我们这些刚刚从少年走向青年时代的风华学子中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当时我们一字一句地学习《雷锋日记》,一遍一遍地高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把雷锋的事迹抄在墙报上,把雷锋的美好形象印在脑子里。我曾模仿毛主席的笔体,在多名同学的本子上写下“向雷锋同志学习”7个大字。那时,大家都照着雷锋的样子做,好学上进,助人为乐,热爱集体,服务他人,做好事不留名。一时间,学校里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我们班有一位走读的男同学,就是在这一年初夏的一天早上,在从家到学校的路上拾到一大沓钱,他急失主之所急,拾金不昧,主动交还失主,由于在途中等候失主,耽误了时间,致使上学都迟到了。他的模范之举赢得乡亲们的高度赞扬,也受到学校的表扬。我自己在雷锋精神的感染下,也曾做了点好事不留名。那是1963年11月初的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我骑自行车从学校返回25华里外的家中,在途中的乡间路上,无意发现路边有一个装着东西的口袋,下车打开一看,是多半口袋红薯干,约有三、四十斤,这玩意儿虽不是贵重之物,但在那缺粮少吃的年代,无疑就是宝贝,它可以使一家人吃上十天半个月,填饱饥肠辘辘的肚子。当初有心把它驮回家,后来一想,这时丢粮人不知怎么着急呢,这可能就是他们的救急粮呀,于是马上停好车,决定等失主的到来。过了一段时间,只见一位中年男子骑着自行车急急火火地赶来,见到口袋赶忙下车,上前与我说明情况,我确认是他丢的东西后,把半口袋薯干交还给了他,这时,太阳已快落山。至今我也不知失主姓什么,叫什么,家住哪里,只知道做了一点好事心里特别的痛快。
高中阶段是我们在人生路上逐渐懂得如何做人的重要时期,这时的一次教育,一次活动,都能为我们以后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正是由于学校开展学习雷锋活动,使我们明确了历史重任,从而立下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的志向,立誓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成为国家有用人才。特别是雷锋同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中去的高尚品德和情操,成了我们永恒的奋斗力量。我们上高中时,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高潮时期,国家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强调又红又专。我们都把这当作前进的方向,坚持政治上要求进步,学习上刻苦努力,不少同学在高中时就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我就是在高二第一学期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的入党申请,并从那时开始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在行动上有所表现。1965年5月下旬,正是我们结束高中课程学习,迎接高考进行复习的关键时刻,恰在这时学校要搞“学习雷锋展览”,抽调一部分同学参加布展,我是其中之一。搞展览势必要占时间,影响高考复习。但当时正好是学校教育我们要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正确对待升学与就业,听从党的安排。我感到学校的安排,组织上的需要,就是对我们具体的考验。因此,自己暗下决心,一定要像雷锋那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党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做一个听党的话的毕业生,于是我欣然承担任务,毫无怨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雷锋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催化作用,成为我们做人、做事、成长、成才的原动力。在大学期间,学校注重对我们进行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教育,要求我们以雷锋为榜样,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用雷锋精神规范自己的言行,德智体全面发展。于是,我们把学习雷锋,践行雷锋精神升华到更高的程度。同学们都以雷锋为榜样,“政治上向高标准看齐,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以艰苦朴素为荣,保持劳动人民本色,团结友爱,互帮互学,讲文明树正气,先人后己,公而忘私,在一点一滴中闪现出人生的价值。我们班31名同学多数来自农村,经济条件较差,平时很节俭,从不乱花一分钱,不浪费一粒粮食。有时到市内影剧院参加学校组织的观影或看演出,都是走着去,不肯花几分钱坐公共汽车,就连到水上公园游玩,也都是步行往返。可是为了集体,为了班级的公益活动,却毫不吝惜地拿出自己的一点钱,比如凑班费,搞评比活动,为班上订报、购买图书,买理发工具等。当时我们衣服被褥脏了都是自己拆洗,头发长了自己理,鞋子破了自己钉补,桌椅门窗坏了自己修理。1966年5月6日,我曾在《天津日报》发表一篇短文,专门介绍班上的这些做法。那时,每当冬季夜里刮大风,同学们怕把玻璃打碎,就悄悄起来到教学楼关门窗。平日里只要有谁发现水龙头滴水,主动上前去关好,哪有长明灯亮着就赶紧把灯关闭。总之,大家都像雷锋那样,关心集体,想着不让集体财产受损失。
学习雷锋使我们懂得了感恩,从而更加热爱党,感激党。进入大学后学校非常关爱我们,不仅每月发给一定数量的助学金,还对有临时困难的同学给予适当补助,使大家深深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更加激发了大家的爱党爱校之情。1965年初冬,学校决定为家庭困难的同学给予补助,以购置御寒之物,要求各班同学进行申请,多数同学为不给学校增加困难,不肯多申报。我当时从老家带来的棉衣非常单薄,而且连棉鞋也没有,本可以申请买身绒衣和棉鞋,但我考虑自己是班干部,在农村经受过艰苦磨炼,一些困难可以克服,就只申请买一双棉鞋,最后系里给我补助了6元钱。钱虽不多,但体现了学校的关怀,也解决了我的急需。后来由于学校暖气较热,不穿棉鞋也不凉,就没去买。冬天过去了,我想钱是学校的,没用就应还给学校,于是在1966年春暖花开时节的一天上午,我找到机械系办公室,把6元钱原封未动地交给了岳云玲老师,那时心里想的就应这样做才对得起党。
我们不仅在校内学雷锋,还把温暖送到社会,传播雷锋思想,宣传雷锋事迹。我们在大街上扶老携幼,在汽车上主动为老人让座位,还不止一次地到郊区农村参加支农劳动,锄草、割麦、春播、秋收、植树等,在劳动中培养工农感情,磨炼意志。至今北运河边还长有我们当年栽种的杨树,现已长成大树。
我们就是这样在雷锋精神鼓舞下健康成长的。如今,雷锋离开我们已经整整50年。50年,我们学习雷锋不止,在雷锋精神的激励下,努力在人生道路上不懈追求,极力写出一个好的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